科研育人初见成效,创新能力获得认可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2-01浏览次数:4

       信息类专业是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我院信息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为此,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一、第二党支部立足专业,近两年连续开展了“科研育人”和“创新能力培育”两项支部立项活动,党员教师积极服务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责任心、耐心和爱心对学生进行专业入门引导、科研指导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科研知识,指导学生制定并执行合理的科研创新计划,并以身作则,利用指导竞赛或创新活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学能力,在学科竞赛和科研创新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我院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科研创新之路。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第一、第二党支部的教工党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讲座、培训会等形式,义务帮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了解本学科科研特点,制定适应自身实际的科研计划,熟悉设备申请、实验方法、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专利申请等科研流程。通过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术氛围,建立了良好的党员教师带头机制与师生互动机制。教工党员在指导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目的地引导部分优秀高年级学生组成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合作参加科研实践,接触前沿课题。教工党员从科创课题如何选题,到怎样收集、整理材料,确定主题,编写提纲,构思全局,并将研究成果总结升华成优秀科研论文等,对学生进行严格指导。通过这些教工党支部活动,我院在科研赛事中大有受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众多比赛中屡屡斩获优异的成绩,学生与老师们日夜拼搏,同甘共苦,在实验室度过漫漫长夜,在仪器前悉心指导。老师与学生们组成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剑指国奖,一路突破,为嘉庚学院夺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办公室成小据点,师生研究一体化 

       在第十二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由林斌、叶秀斌两位老师带领的团队通过“多频段兼容高性能分形天线设计”斩获了本次比赛的特等奖。耀人的成绩背后,是无数个日夜老师与学生们辛苦的拼搏。在比赛过程中,老师都会在技术和论文撰写方面帮忙检查,分析跟协助;针对有小瑕疵的作品,都会要求重新做一份,以减少瑕疵而确保作品万无一失。在答辩过程中,老师们多次帮忙指导答辩的注意事项,现场衣着等等细节方面。老师的办公室都每每被团队里面的人占据作为小据点。

       这些团队的组成,不乏许多学生干部的身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更是专门成立本科生科研导师组,由众多优秀党员教师组成,与学生共同组建团队,一体化进行科研研究。为每个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的信息类专业学生配备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制定适应自身实际的竞赛培训和科研计划,熟悉设备申请、实验方法、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专利申请等科研流程。

       在这些团队中其中一个名为“电波先锋”的团队尤为特别。“电波先锋”研究团队由来自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的10多名学生组成,在林斌和叶秀斌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针对现代通信发展中多频段兼容的需求,采用多种先进材料和技术相互结合的方法,设计制作了一系列能够兼容多个现代通信主要频段的高性能分形天线,完全覆盖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所有制式所有频段、射频识别频段、移动数字电视频段等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频段。该团队现已发表EI检索高水平论文4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其作品“多频段兼容高性能分形天线设计”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并在第十四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林斌老师的指导下,“电波先锋”研究团队与来自国际商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系等院系的同学合作,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创业,目前已成立一家创业型科技公司“福州电波先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该公司以移动通信类天线为主要产品,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移动通信天线系统订制服务,有望迅速占领移动通信天线市场,在天线产品设计制作、自主知识产权授权使用等方面获得经济效益。

       “教头们”亲自把关,前辈经验共享

       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机电工程系师生组成的智能车队每年暑假都留校准备比赛,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智能车队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光电组全国一等奖。 

        智能车队从招募新队员开始,高凤强与吴天宝两位老师就亲力亲为严格把关,由这些优秀党员教师组成的师资力量团队也成为学生们口中的“教头帮”。团队中的学生们来自不同专业,各自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学科交叉的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实现了知识的有效交融,成为一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加入了智能车队伍之后,指导老师们会定时组织开会指导学生们的思考方向,在一些设计的岔路上为大家指点迷津,同时老师们还会帮忙邀请回老队员为新队员传授经验。只要学生们有迷茫或者问题了,随时找老师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老师还一直叮嘱大家不要太过于熬夜,多喝水注意身体。出校比赛一直让我们注意带好东西,注意交通安全等等。学生们亲切的称呼高凤强老师为高总,高老大;称呼吴天宝老师为宝哥,天宝师傅。

        “高总”与“宝哥”的家长式陪伴,学生的“钢铁侠”斗志,日日夜夜的准备,也终是换来了惊人的战果。2015年8月29日,由教育部高校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我校智能车队再次斩获全国一等奖。 

        “参赛就是在生活”,电设团队奖项王

       “暑假一开始老师就招呼我们多来实验室做实验,针对往年的比赛题目跟热点题目进行练习跟理解,往年的技术报告跟经验都拿来给我们借鉴。老师每天跟我们一起进实验室,吃饭,下午才坐车回家,跟我们一同奋斗。有问题随时都可以问到,仪器缺少等等老师都会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到了比赛的四天三夜,老师无法进入赛场,只能在场外为我们加油打气。到我们最后比赛结束了老师进门以后都在问我们身体如何,累不累,相对于比赛成绩老师更看重我们的身体,让我们很感动。”用短短的一段话来概括整个参加比赛到结束比赛的过程,这个过程太多故事,不知道怎么说完,思来想去就是“参赛就是生活。” 

       暑期期间,由周牡丹、高凤强、刘萍、任欢、连丽红等老师组成的指导老师团队,将这12支队伍分为控制、信号、电源三大组,进行赛前培训和精心指导。其中,叶晶晶、许策、江绍伟等同学设计的双向DC-DC变换器、江艺勇、缪斌、陈志芬设计的多旋翼自主飞行器和谢思宇、黄记毅、颜逾越设计的数字频率计等3件作品性能指标优越,被选拔出参加省级测试,最终全部获得福建赛区一等奖,并成功入围综合测试,参加国家奖的角逐。 

       2015年10月16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赛区TI杯)获奖名单,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参赛队伍获得3个省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等7个奖项的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的获得数在全省26所本科组参赛院校中排名第七,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 

       在“科研育人”和“创新能力培育”两项教工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开展期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优秀党员教师们指导学生组建了10余个稳定传承的科研团队,指导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奖30余次,指导学生共申请了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了授权,指导学生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 

       “科研育人”和“创新能力培育”两项教工党支部立项活动的开展,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打造了一支由专任教师和优秀本科生共同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为工科专业科研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工党支部通过两项立项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党员教师带头机制与师生互动机制,增加了教师间与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机会。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教工党支部“立项活动”在凝聚党员人心,引领教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关于我们

地址:福建漳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电话:0596-6288537
Email:sistdep@xujc.com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微博二维码

微信

微博


Copyright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