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邱锦华 张智鑫 摄影人:王田震
为了弄清楚茶叶加工不落地生产线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要求,“闽茶一抹倡东方”实践队决定前往福建省韵和机械有限公司进一步开展交流学习,以及验证设置监测点来改善制茶生产线各工序模块之间衔接性的想法和将机械制作完全一体化的想法的可行性,以此深入了解生产线的不足之处然后寻求技术上的支持。
在实践队队长邱锦华的联系下,韵和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清矫先生实践队的考察学习表示欢迎。7月26日,实践队来到韵和机械厂,受到了总经理林清矫的热情接待。韵和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为各制茶大厂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制茶机械的公司。在茶叶加工机械行业势头正盛的背景下,韵和机械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机器无论是在出茶质量还是效率方面都比当地其他机械厂的产品略胜一筹,韵和机械始终追求制茶工艺与机械相结合的理念,这点与实践队的调研思路不谋而合。林经理说:“没有原始手工制茶工艺的根基,就会出现盲目科研的科研大忌。”
另外林经理提到目前阻碍茶产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其一是茶产品的生产量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林经理以红茶制作向实践队举例:“部分企业在设计厢柜式红茶发酵室时刻意做成真空环境,这样的设计与传统工艺相背离,其产茶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是因为:发酵是红茶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对红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红茶发酵的本质是通过时间、pH、氧气等多种因子的共同作用,利用空气中的氧,使多酚类化合物产生一系列的氧化反应。如果发酵过程中无氧,则多酚的氧化无法进行,且香气形成也将受阻。红茶在发酵过程中,每加工1千克红茶,仅发酵中耗氧就达4—5升。
对于包括林经理在内的工作在茶业生产前线的人来说,科研与实际生产之间相脱节已经个例。随后,林经理向实践队分析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第二大难题是茶品牌的推广不足。
在实践队的请求下,林清矫经理带领实践队员们参观了韵和机械厂制造制茶初加工生产线的厂房。在该工厂内,有一处车间较为特别,在实践队的询问下,林总经理表示:“该车间现在正在研发茶叶深加工生产线。”这一回答瞬间引起了实践队的兴趣,实践队询问更多关于深加工的问题。林总经理见状,直接带领实践队进入深加工生产线制造车间。
在车间大门敞开的一刻,实践队首先看见的是一个长约十米,高两米的矩形厢柜。随后林总经理向实践队重点介绍了他们的新方向——量子工艺方面研究。林经理表示他们更重视工艺机理(生产一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工艺方法和机理)上的发展,目前量子工艺正处于对工艺机理的研究阶段。交流中实践队副队长梁敏滕在针对深加工体系提出建立一种大数据分析平台的设想,将研发新产品的各项参数导入,以便更直观、快速的得到各种数据。林经理对这一想法大加赞许,并希望这种云计算技术能够早日应用到生产中。